「人比人比死人,有的人天生下来就衣食无忧,有的人天生下来就因为计划生育而死了,有的人天生下来就因为重男轻女而死了。」 「更悲剧的是,有的人天生下来就因为重男轻女而生不如死。」 「很可怜她们,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有『因为自己是男的而觉得很幸运』这样的念头。」
昨晚跟 Terry 和 Eric 谈起「人生而不同」ironic这件事,突然谈到了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。
不只是重男轻女,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的苦难。对于种种苦难,这些苦难也许是经济上的,也可能是肉体上的或是精神上的,也许受苦难折磨的只是一部分人,而剩下的其中一部分人或许根本不会在意到这种苦难的存在,只有一少部分人意识到这种苦难并为之努力、抗争,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则是意识到这种苦难但为自己无需承受而庆幸。
其实并不,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苦难,多至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完全逃避而不用承受任何一种。
一直觉得,人们对正在承受苦难的人的态度,代表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。
如果整个城市愿意尊重环卫工人等基层体力劳动者的人格和权利,而非带着有色眼镜去歧视别人,甚至告诉自己子女如果不努力读书以后就只能像他们一样扫街,或是仗着自己所谓的「导师」「教授」身份而对他们指手画脚甚至拳脚相向,那么我会认为这是一座很有人文关怀,而且是很有希望的城市,因为在这种地方,我们每个人都是「人」。
想起之前北京清退人口一事,网上那么多人发声,不只是大V不只是名人,即使无数张贴被删,但依然能看到许许多多普通人发声,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,可能是一个码农,可能是一个厨师,也可能是一个学生,他们有一些住在北京,他们没有被清退,但他们为同城的另一些受着痛苦的人发声甚至提供实际帮助,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地方,上海、江苏、福建、广东、甚至香港的很多人,他们关心着这些离他们几百几千公里外与他们毫无交集的人。
虽然最后他们的发声并没有改变什么,但至少他们的举措还是证明了,在现在的中国,依然有很多关心着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的,依然有很多人的具有健康健全的良知。
人能够超越自己当下的生活趣味他人的苦难而痛苦,这需要同情和悲悯心。某种程度上这些愤怒和痛苦是内在觉醒的一个标志,也是良知健全的象征——良知健全的人,想在这样的时代丝毫不痛苦,是不大可能的。
经常看到很多转瞬即逝的新闻,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面,时常会想,这个社会什么时候会变好,不只是经济上的,更多是文化、良知上的,才发现想不到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好,因无力而产生懊恼和痛苦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女性再也不会因重男轻女的思想而遭到遗弃,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再因为「互助献血」政策的暂停而没有血小板可用,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拐女性向当地警察求助时能得到救援,不知道什么时候高校受性侵的人能够敢于站出来而不用担心被报复,而学校和公安机关能够秉公执法追究其责任,不知道什么时候,耿乐口中那句「Justice」能够到来...
而每次想到『熔炉』是 unspeakable 之词,『凉山』为拿龙标在国内上映不得不修改一个「中国版结局」,还有好多好多电影,连影评都不存在,我就仿佛觉得,那个时候永远不会到来...
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,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愤怒、困惑、痛苦。几年前还会再网上与人连篇累牍地为价值观论战,气血翻腾,睡不着觉。这是本能,是天性。但是从我们改良社会的医院、包括从自身成长来说,这种痛苦和随之而来的孤独,都是必须要超越的。
认识到「有很多人在受苦」,这本身就足够震撼了。基于这个出发点,我们能做的事非常之多。费力与一二个体争论,即使谁负了他们,影响也很微弱,反倒是我们自身枯竭。这不是好人哲学,该拍桌翻脸骂草泥马的时候,也不要客气。但是不要让自己枯竭。河流应当流向远方。
时代发展得很快,但在良知方面却反而并非如此,在这个犬儒主义横流的社会,我们变得越来越自私。意识到他人的苦难,不为自己逃脱而感到庆幸,为他人的苦难而痛苦,光是这一点,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。
「时代遍地砖瓦,却欠这种优雅。」